高温预警!高温健康防护建议请查收!
2025-07-19 09:56:5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网络综合 | 编辑:曹智莹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312

目前,一多地最高气温已突破40℃面对如此严峻的高温挑战,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防护措施至关重要! 下面为您整理了一部分高温健康防护建议,让我们从容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。

一、高温中暑的表现与危害

高温天气下,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或进行剧烈活动,体温调节功能可能失调,导致中暑。

先兆中暑:乏力、口渴、头晕——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,立即休息!

轻度中暑:头痛恶心、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、体温超38℃等——需立即采取降温补水措施。

重度中暑(热射病): 体温飙至40℃以上、无汗、皮肤干热意识模糊、昏迷等症状。

在炎热的夏季,我们必须重视中暑的预防和应对,一旦出现严重症状要立刻就医,以免危及生命。

防暑降温误区提醒

防暑降温需要科学有效,错误的方式可能适得其反。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误区及正确建议:

●误区一:大量饮用冰水降温。

外出归家,暑热难耐,打开冰箱,来上一大口冰饮,让人感觉暑气全消;但大量饮用冰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,引起血管收缩、痉挛,导致腹痛、腹泻等不适。

建议:喝温水或常温淡盐水,小口慢饮、少量多次,既解渴又不伤胃。

●误区二:赤膊或穿的少更凉快。

觉得热是因为穿的多?很多男同志在夏季选择赤膊,不仅不雅观,而且皮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从环境中吸收更多热量;阳光直射还会灼伤皮肤,增加中暑风险。

建议:穿着轻薄透气的长袖上衣和长裤(选择棉麻等吸汗透气的面料),并戴上帽子和太阳镜,阻挡阳光直射的同时减少皮肤吸热才更凉快。

●误区三:中暑后立即大量喝水。

中暑后立即大量喝水会导致体内电解质进一步被稀释,引发低钠血症,出现头晕、乏力甚至抽搐等症状。

建议: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。如果没有淡盐水,也可以饮用运动饮料或吃一些水果(如西瓜)来补充电解质。

●误区四:中暑后立即用酒精大面积擦浴。

酒精虽能快速蒸发带走表层热量,却同时可能刺激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,反而阻碍核心热量向外散逸;高浓度乙醇经皮吸收后还可能抑制儿童中枢神经,产生嗜睡、低血糖等风险。

建议:改用25~30 ℃的温水擦浴,或把湿毛巾拧至不滴水后敷于腋下、颈部及腹股沟等大血管行经部位;温和的水温和蒸发散热可同步扩张皮肤血管,既提高热量对流又避免冷刺激造成的反射性收缩,安全、有效地促进核心体温下降。

●误区五:忽视先兆中暑症状。

有些人觉得轻微头晕、乏力是小事,硬撑着继续工作或活动,结果导致中暑加重。

建议:出现先兆中暑症状,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应对措施:找阴凉处休息、解开衣物、喝水降温。

防暑降温要讲究科学方法。合理饮水、科学穿衣、正确降温,才能真正达到防暑目的。

三、户外活动抗暑全攻略


避开烈日时段10:00-16:00尽量不出门,如必须在户外工作或运动,选择清晨或傍晚,并缩短连续暴露在烈日下的时间。

注意防晒,避免晒伤穿浅色宽松吸汗材质衣物涂抹防晒霜,戴遮阳帽和太阳镜,尽量待在阴凉处。

及时补充水分:口渴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!建议少量多次温和饮水,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(在1升水中加入约半茶匙盐),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钠、钾等矿物质。需要注意的是,应避免摄入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,因为酒精和高糖饮料可能导致脱水或胃部不适。

随身三件套:电解质水(补盐防脱水)冰凉贴(贴颈部快速降温)便携小风扇(搭配湿巾更清凉)

简单来说,就是“避高温、巧防护、勤补水、备三宝”

、特殊人群防护要点

老人防护:子女每日至少“两探望”,空调房内备足温水,切勿省电硬扛高温!

儿童照护:儿童严禁单独留车内,高温天以室内活动为主,外出做好物理防晒(防晒帽、遮阳伞等)。

孕妇:穿棉质宽松衣物,每日补水量增加至2升,外出时宜有人陪伴。

慢病患者:严格遵医嘱用药,保持家居环境清凉,居家监测体温、血压,紧急情况及时就医。

户外工作者:合理制定户外作业安排;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;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。

特殊人群需全面防护,定时关怀、科学降温、主动补水,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!


责编:曹智莹

来源:网络综合

要闻
主题报道
主编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